來源標題:探傷機器人:地鐵安全的“鋼鐵衛士”
日均運送客流近千萬人次的北京地鐵保障了城市的平穩運行,而要對這一列列“大家伙”進行日常檢測維護,在過去是個大工程。
資料顯示,列車運行時與軌道接觸會產生振動,轉向架構架容易出現肉眼不易發現的疲勞裂紋,影響列車安全穩定運行。此前,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對這些裂紋進行檢測,需要先把構架拆解再運輸到廠家,從構架送出到運回大概需要15天。除此之外,人工檢測要對構架焊縫進行脫漆,隨后用磁粉探傷,探傷過后再補漆,整個作業耗時耗力。
據介紹,北京地鐵公司與合作單位聯合研發的“移動式構架焊縫檢測機器人”即將“上崗”。這款探傷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北京地鐵房山線完成調試,投用后將大幅節省電動列車檢修周期,提升生產效率。
這款探傷機器人采用多通道電渦流傳感、三維視覺圖像識別、智能機器人控制協作等技術,不需要對構架焊縫進行脫漆等預處理,就可以自動實現構架焊縫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檢測。
探傷機器人“入職”后,每天可以完成3項檢測任務,僅用6天至7天便能夠完成1列車構架的探傷工作,大幅縮短了維修周期,使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提高50%以上。
據了解,進行探傷作業前,檢修人員會將探傷機器人的走行路徑、升降高度、探傷點位坐標等數據預先錄入系統,“一鍵”確認后機器人即可開始檢測。
不僅運行效率高,這位機器人“員工”還不嬌氣。它充電一晚后,基本可以堅持工作兩個白天。即使在高溫和極寒環境中,它也不需要工作人員給予太多“關照”。
關于我們| 客服中心| 廣告服務| 建站服務| 聯系我們
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-20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