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全民健身日,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健身大軍,但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往往讓努力事倍功半,甚至傷身。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(湖南省中醫院)骨傷四科(骨傷康復)主任、副主任醫師李娟表示,健身要講究科學才能達到目的,同時她為大家澄清了一些健身的常見誤區,一起來看看,你“踩雷”了沒有?
誤區一:運動必須“累成狗”,否則無效
(相關資料圖)
過度追求高強度的運動,容易導致過量運動、免疫力下降、關節損傷甚至造成橫紋肌溶解。運動效果的關鍵,在于規律性和適度超負荷,即循序漸進增加強度,像快走、慢跑之類的中等強度運動對健康益處最大。
有效運動,可以這樣判斷:心率達到最大心率(MHR)的60%~75%,即為運動的最佳心率區間。
最大心率的計算方式≈220-年齡,如小明今年28歲,他的最大心率大概為192,運動的最佳心率區間為115次/分鐘~144次/分鐘。
誤區二:空腹運動燃脂效果翻倍
空腹運動,尤其是晨起空腹運動,可能略微增加脂肪供能比例,但整體能量消耗差異不大,但風險卻顯著增加。
比如,空腹運動容易導致低血糖而產生頭暈、乏力。另外,長時間空腹運動時,身體可能因缺乏碳水化合物供能而分解肌肉蛋白質,導致肌肉流失,尤其對增肌人群不利。早晨人體血液黏稠度較高,血壓處于上升期,空腹運動可能加重心臟負擔。
因此,運動前1~2小時應適量補充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香蕉、全麥面包,以及少量蛋白質如酸奶等,糖尿病患者、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謹慎空腹運動,建議運動前少量飲水并監測身體反應。
誤區三:練哪里就能瘦哪里
這是傳播最廣的誤區。減脂是全身性的過程,由能量負平衡(當消耗量大于攝入量時)驅動,脂肪消耗部位受遺傳、激素等影響,無法精準控制。
建議堅持全身性有氧運動,如跑步、游泳、跳繩等,結合健康飲食減脂,力量訓練塑形增肌,讓局部線條更緊致好看。
誤區四:拉伸可有可無,或者越疼越好
忽視拉伸或追求劇痛感的錯誤拉伸,會增加肌肉拉傷、關節不穩的風險。
運動前可以采取手臂劃圈、弓步走等動態拉伸熱身方式,提升體溫和關節活動度。
運動后可以采取靜態拉伸,保持姿勢15秒~30秒,感到輕微牽拉感而非疼痛,幫助肌肉恢復、緩解緊張。
誤區五:運動飲料是健身必備
普通健身愛好者,在中等強度下運動不超過60分鐘~90分鐘時,補充白水或淡鹽水即可。
運動飲料含糖量高,額外攝入易抵消運動消耗。可適用于大于1小時、高強度運動或大量出汗時,可補充電解質和能量。
關于我們| 客服中心| 廣告服務| 建站服務| 聯系我們
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-20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